这两年,互联网保险市场一直不算景气,多个模式夭折。
很多人持续唱衰互联网保险,他们认为,低频且弱需求的保险产品,根本不适合互联网销售。
但最近,互联网保险似乎又火了起来——行业曝出大量的融资消息。同时,大量新的玩家进入。
一些现金贷流量玩家,在现金贷行业陷入低谷后,纷纷转型开始卖保险,“保险佣金高,赚的钱不比原来少”。
互联网保险流量觉醒了吗?这到底是枯木逢春,还是回光返照?
近期以来,保险领域利好不断。
IT桔子显示, 7 月 1 日到 8 日,短短 8 天内,国内互联网保险领域就发生了 4 起融资事件,最高融资金额 1 亿元。
6 月 12 日,水滴筹的母公司水滴公司,完成了 10 亿元C轮融资。
除了融资增多,最值得关注的,是保险流量的逆势崛起。
一些曾经做理财、金融相关内容的C端自媒体,最近频繁开始接保险的推荐。
“转化效果特别好,一单可以提取20%的佣金,赚的钱非常可观。”一位理财自媒体的负责人透露,现在他们一个月的保险分佣,可以达到上千万。
可同样的广告,两年前的销售额,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
不少玩家意识到保险的流量在被激活,纷纷加入卖保险的大军。
比如说,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开始布局保险业。
而最有趣的是,一些曾经负责帮现金贷导流的玩家,都开始转型做保险了。
“主要是现在头部现金贷都不放量了,我们开始找新的切入口,突然发现保险变得好卖了。”一位现金贷营销团队负责人透露。
贷款是刚需,保险是弱需求,所以在转化上差了很多。
“但是,保险的佣金高,所以和过去比,现在我们赚的钱差不多。”该负责人称,自己身边已有不少现金贷营销玩家转型。
在新玩家加入之外,市场还崛起了一些保险流量的新玩法。
以蜗牛保险为例。他们会将用户拉入社群,推荐保险,并提供 1 对 1 的服务。
水滴也为用户建了群,群里有保险课程直播,有保障顾问解答问题。
还有人给用户赠送保险或服务,让其先体验,再购买。
这类赠险,往往是保费不高的意外险。服务,可能是免费体检。
“效果挺好。我有个客户给他妈领了一个名额,下午就告诉我她要买保险。”保险经纪人陈海峰称。
在过去,互联网保险在线上一直销售冷淡。
这是因为,保险一直是一款弱需求的产品,且保险的规则设计复杂,所以需要保险经纪人面对面推销,才卖得出去。
而线上社群这种模式,无疑就是在模拟线下经纪人的模式,实现 1 对 1 的服务,以推销保险。
老玩家顺利融资,新玩家不断进入,营销方式推陈出新,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保险的流量市场是否已经开始爆发?
行业的小阳春,真的来临了吗?
在保险的消费端,最近这两年,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中国的第一个保险理赔高峰期,已经到来。
保险是舶来品。 19 世纪初期,中国的保险业才开始起步。
建国之后,中国保险业务一度中断。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保险业务才逐渐恢复。
“中国的保险业从恢复到现在,已经有 40 年了。 40 年后,之前那批购买保险的老用户,迎来了第一个理赔高峰期。”陈海峰说。
此时,保险的人际传播效果是非常好的——一个人获得理赔之后,往往会告诉身边的朋友。有活生生的理赔案例在先,他的朋友可能都会去买保险。
其次,这两年巨头们和互联网保险平台的用户教育,也没有白费。
蚂蚁、腾讯、京东等巨头,这两年都曾不遗余力地推荐它们的保险产品。
而不少互联网保险玩家的产品,甚至霸占过我们的朋友圈,比如轻松筹和水滴筹。它们都是为疾病人群筹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