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首次引入“外脑”助力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方式。如何让这一监督方式更具权威、更有力度?
日前,
手机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中首次引入第三方评估,借用“外脑”推动人大监督提质增效,增强科学性、提高权威性。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方式方法的一个创新之举。
“监督‘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坦言,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和人大代表中虽然有不少专门人才,但力量和技术支撑有限。人大监督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定性分析、价值判断的层面,定量分析、数理评判很少。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介绍,今年1月,中国工程院接到了全国人大环资委来函,委托他们对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评估项目召集了20多位院士以及100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并与全国人大环资委、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多次沟通,赴陕西、浙江等地开展调研,已收集31个省份、11个部委的数据和资料。
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借用“外脑”,更多采用数据化、精准化的监督方式,可以为执法检查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参考,也可以更加客观、中立审视、评价法律实施情况和各地区各部门工作,避免受部门利益干扰,使监督更有力度、更具权威性。
国家网信办组织网络短视频平台试点青少年防沉迷工作
3月28日,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这是网络短视频领域首次尝试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对于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行业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具有创新性意义。
此次上线试运行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内置于短视频应用中,用户每日首次启动应用时,系统将进行弹窗提示,引导家长及青少年选择“青少年模式”,使用更加方便。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受限、服务功能受限、在线时长受限,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系统还将试点通过地理位置判定、用户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筛选甄别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用户,并自动切换到“青少年模式”。
近一两年,网络短视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青少年不同程度的沉迷问题,家长和社会各方对此多有诟病,有关部门推动短视频平台开发运行防沉迷系统势在必行。
国家网信办将在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于今年6月在全国主要网络短视频平台全面推广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并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
微信澄清广告精推不会监测聊天记录
日前,有媒体报道了一篇叫作《精准广告背后:我的喜好如何变成大数据生意?》的消息。其中提到微信用户刘明正计划去日本大阪旅游。他的家人通过微信发来一张春秋航空机票的截图。8分钟后,一个微信公众号推文的底部广告位,出现了大连到大阪的春秋航空机票广告。
对此,微信3月27日回应媒体表示,微信不会监测用户的聊天记录,更不会通过监测用户聊天记录来推送广告。
微信表示,广告投放的逻辑是基于用户属性,广告主可选择他们设定的目标人群。因此很容易出现用户收到的广告“恰好”和自己的聊天内容、浏览内容相似的巧合情况。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每个平台都掌握有一定的用户信息,而正规平台的用户信息都来自于合法采集,比如用户的性别、年龄、手机号、职业、身份证号等,平台可以据此进行广告推荐,但并不会外泄。
前段时间,微博用户“麦子俊i”碰上一件奇怪事。顾客送修的一台苹果手机的屏幕上,赫然跳出显眼的大字:“账单已违约,全额有压力可申请续约660(元)。仍不处理手机锁定,后果自负……”
因为这条热门微博,“
”这种新型借贷形式浮出水面,包裹在“无需抵押、秒速放款”糖衣下的“ID贷”,其实是针对苹果手机用户的现金贷新变种。
根据放贷人员介绍,借款人首先需要提供个人信息供他们审核,包括姓名、电话、学校/工作单位、手机号码登记实名时间与手机通讯录人数。审核通过后,借款人要在自己的手机上登陆放贷机构提供的iCloudID,将该账号与手机绑定,并打开“查找iPhone”功能。
绑定成功后,放贷机构会立刻修改账号密码,阻碍借款人解绑。在借款期内,借款人仍可以正常使用自己的手机。一旦逾期未还清借款,其手机将被放贷机构锁定,无法使用。
甚至有多位网友表示,自己按要求绑定了ID后,放贷人并未放款,反而直接向其敲诈勒索“开锁费”;还有网友按要求还付本金利息后,被多次索取额外钱财,想要解锁手机仍然困难重重。
事实上,不少“ID贷”本质上就是高利贷。大量放贷人早已脱离法律的正轨,“打爆通讯录”“公开个人隐私”甚至“污蔑毁损个人形象”等催收手段层出不穷。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提醒,目前有部分机构或平台“换穿马甲”,以手机回租、虚假购物再转卖等形式变相继续发放贷款,广大消费者要保持警惕,审慎选择提供贷款服务的机构或平台,理性办理借贷。
如果出现被恶意催收的情况,受害人要留心收集照片、截图等证据并通过公证的方式保留证据,同时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
三个月过去,你的ofo退押金排号前进了多少位?
从1392万到1320万,近三个月时间里,微博网友@Jessica努力中的ofo退押金排号前进了72万,照这个速度,押金还要再等几年才能到手,而像她这样焦急等待的用户还有一千多万。
3月25日,ofo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ofo从2018年年底开始陆续查处了多起贪腐案件,主要涉及职务侵占、倒卖公司财产等违法违规情况,涉案金额数百万元。声明同时强调,ofo对于贪腐行为,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但ofo的用户对此并不买账,该微博的评论几乎全是“何时退押金”、“赶紧退押金”。或许,ofo的问题已经不是处理几起贪腐案件能解决的了。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8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中,“共享出行押金难退”以66.08的社会影响指数,高居舆情榜第四位。
为解决“押金难退”的困局,交通运输部3月19日发布的《交通运输新业态用户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运营企业原则上不收取用户押金,确有必要收取的,应当基于协议,提供运营企业专用存款账户和用户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两种资金存管方式,供用户选择。用户押金归用户所有,运营企业不得挪用。
针对社会最关注的押金退还问题,《办法》明确,用户申请退还押金时,存管银行和其他支付服务机构核对相关信息后,应当于当日(至迟次日)基于原路退还原则退还用户。
但究竟能否拿回押金,多久才能拿到押金,ofo的用户心里依旧没数。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的ofo还有能力支付这笔钱吗?